中國推動飼料轉型 減少對進口黃豆的依賴
(2025/06/20 12:22:12) |
MoneyDJ新聞 2025-06-20 10:43:28 記者 黃文章 報導
若此政策成功實施,中國每年黃豆進口量可能減少約1,000萬噸,相當於2024年自美國進口黃豆總值(約120億美元)的一半,這可能壓縮美國與主要供應國巴西的農產品出口需求。雖然中國已大幅減少對美國黃豆的依賴(自2016年佔比41%降至目前的約20%),但仍是美國黃豆出口的最大單一買家,佔近五成出口量。 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5年5月,中國黃豆進口量達到創新高的1,392萬噸,較前月增加129%,較去年同期增加36%;1-5月進口量年減0.7%至3,711萬噸。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,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6.5%至1.05億噸,創下歷史新高。美國農業部預估,2025/26年度,中國黃豆進口量將達到1.12億噸。 中國是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國,養豬業佔據全球半數以上豬隻。儘管領先的養豬企業已開始減少豆粕使用,並透過替代蛋白資源進一步調整,小型養殖戶因資金有限且對配方變動更為敏感,預期將難以跟上。 研究機構China Policy資深分析師馬修·尼可(Matthew Nicol)表示,“小農戶對傳統豆粕飼料配方有強烈的慣性偏好,大企業或會快速行動,而小型生產者可能落後甚至退步。” 黃豆在中國主要被壓榨成食用油與豆粕,後者是價格低廉、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來源,廣泛應用於豬、禽與牛飼養。豆粕因其優質胺基酸組成與與玉米、小麥等能量飼料的良好配搭,在業界被高度評價。 與其他地區相比,中國目前豆粕使用比例偏低。美國豬飼料中豆粕比例約15%至25%,而中國大型養殖企業已進一步削減豆粕比例。牧原股份(Muyuan Foods)2023年豆粕使用比例降至5.7%,2022年為7.3%溫氏股份(Wens Foodstuff)2021年複合飼料中的豆粕平均佔比為7.4% 但根據豬農平台“豬易網”數據,中國家庭農場豆粕使用仍高達15%至20%。一位豬農表示,其母豬飼料中豆粕佔比為18%,稱“低豆粕飼料會讓豬長得慢,週期拉長;豆粕高一點,可以少餵一點,效率更高。” 豆粕替代品通常包括菜籽粕、棕櫚粕、米糠、魚粉等,也會輔以合成胺基酸(如賴氨酸)。中國農業部4月鼓勵發展非糧蛋白來源,包括:發酵秸稈、高蛋白玉米、微生物蛋白、昆蟲蛋白、廚餘回收飼料等。不過,多數替代品成本仍高於豆粕。 (圖片來源: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) *編者按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|